- 【转载】 “MIC”APP疑似涉传 社交媒体传销该如何治理?
-
我的日志
电子商务立法是堵住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传销漏洞的基础之策。在法律层面之外,还要明确监管部门,创新监管方式,试行对微信商户建立信用档案。近日,一款名为“MIC”的APP在网上被热炒。这款APP号称是一款集社交、商务、健康、智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应用软件,用户只需投资99元就能加入团队,并获得推荐人资格继续发展会员。“MIC”的运营模式被质疑为传销。不过,该公司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有人在不了解公司实际经营和运营模式的情况下,捏造、诋毁、散布虚假恶意信息,这一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公司的社会形象以及合法权益。“MIC”是否属于传销,目前尚无定论,但引出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在社交媒体这个圈子里,如何防范传销?
一款APP引传销质疑记者搜索“MIC”APP发现,这款APP由上海宇飞来星河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公司官网上有多个客服的联系方式,包括手机号码和微信号码。按照官网提供的客服电话,记者逐一拨打,在尝试不同的号码后,一个名为“乐骑教练”的客服接听了电话。记者了解到,“MIC”APP目前只能在Android系统使用,可以通过助手软件搜索下载,也可以通过其官网扫描二维码下载。不过,据“乐骑教练”介绍,下载软件没有用,因为注册会员必须有邀请码,必须有介绍人。在记者表达有注册会员的意愿后,“乐骑教练”继续说:“一般交99元就可以获得会员身份,你可以加我微信直接转给我,我给你邀请码,之后你成为会员,也就成为了推荐人,可以介绍别人成为会员。”据“乐骑教练”介绍,交费99元即可成为“一星”用户,交费699元可以成为“三星”用户,“皇冠”用户则需投资3999元,要想成为“代理”用户需交费10000元。不同级别的用户可以获得不同的返还投资费用,还能得到价值不等的礼品。如果额外介绍新会员注册,还会根据级别给予额外奖金。交费99元的“一星”用户介绍一名新会员可获得5元奖励。记者在浏览其官网时发现,该公司还推出送红包、充送的活动。据其官网介绍,充送活动是“MIC”平台给所有用户提供的一个特惠活动,此活动只允许“MIC”用户参加,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公司会根据不同季节、不同节日、不同产品专门给用户设计不同规格的特惠活动,特惠产品都在充送商城上销售。该官网的法律申明称,只要用户在充送商城上购买任意一款产品,公司就给用户的微购钱包里赠送同等金额的购物币,购物币等同人民币,仅限在充送商城上购买产品消费使用。“MIC”的这种运作模式,被不少人质疑为传销。在网络上,有法律人士分析称,“MIC”已初步具有传销性质,如果其进一步强调发展一个新会员就有利益,那就是标准的传销了。即使他们有产品,也属于传销,因为不管这些产品是否真实、价值如何,这种经营方式本身就是法律所禁止的。对于涉嫌传销的质疑,上海宇飞来星河科技公司在官网上贴出了《宇飞来》法律维权公告,称,“公司法务人员正在搜集相关信息,准备起诉捏造、诋毁和散布恶意信息的个人和其他网络平台。自公司公告之日起2016年2月3日至2016年2月29日未删除捏造、诋毁、散布的恶意信息,后果自负……”
朋友圈隐藏传销陷阱“MIC”是否属于传销,目前各方意见不同。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传销早已出现在社交媒体圈里,尤为突出的便是微信朋友圈。曾有人就微信营销编过一个段子:“有个人打算做微信营销,就在朋友圈卖东西,开始的时候完全没有人搭理他,但他每天坚持上货、拍照、修图发到朋友圈,坚持了3个月,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了回报:所有的人都把他拉黑了。”不少人看到这个段子时,只当其是个笑话,大家没想到的是,在这个段子背后,是不少人走上了微信传销这条路。陈宇就是其中之一。陈宇是四川省成都市人,现在北京一家公司从事公关工作,但在此前,他有过一段不愉快的“工作”经历。2015年1月,陈宇初到北京,此后两个月都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找工作之余,陈宇唯一的娱乐就是刷微信朋友圈。“我微信朋友圈里的人数并不多,但每天还是被一个微商朋友刷屏,他每天除了发各类商品的照片和效果图外,还发送不少外出游玩的风光照和美食帖,我看着真是羡慕不已。”陈宇说。朋友圈里的眼球刺激和金钱诱惑让暂时无业的陈宇怦然心动,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他联系这名微商朋友。经过一番交流,这名朋友爽快地答应下来,让陈宇做下一级代理。陈宇说:“接下来的事情可想而知,朋友告诉我做代理要先交5000元代理费。一说到交钱,确实让当时无业的我神经紧绷起来,但考虑再三,加上朋友的吹嘘鼓动,我渐渐打消了疑虑。”在微商朋友的催促下,陈宇很快交了5000元代理费,并被拉进一个名为“创富群”的微信群。在这个微信群里,陈宇每天都能收到这样的信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你一个人不能把产品卖给所有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所有人都成为你的代理,我们不是没有产品,从食品、化妆品到保健药品,从国际品牌到自主品牌,我们现在什么都卖……“每天看着这些话语,我慢慢清醒过来,这不就是传销吗?在想清楚后,我联系朋友想要回代理费。朋友告诉我,我交的代理费已经交给上级代理了,不能退,但可以给我一些产品,比如面膜。当时,我没有答应。朋友继续给我洗脑,说多找代理就能赚到钱,找的越多赚得越多。我执意要回代理费,但没过几天就被清理出微信群,那个朋友也联系不上了。”陈宇无奈地说。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曲新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朋友圈发邀请,要求发展下线,收入多少取决于下线多少,这种模式是典型的传销。”
如何预防朋友圈传销陈宇的遭遇并非个例。2015年年底,湖南长沙市工商部门查处一起微信传销案。经调查,涉案公司在组织微信团队开展分层营销过程中,采取团队计酬方式销售公司产品,1000多人卷入这一传销“朋友圈”,涉及金额数百万元。据了解,2015年2月底,涉案公司推出微信营销平台,销售玛咖、面膜、白酒、红酒、茶叶等系列产品。推广政策和加盟模式中规定,个人购买398元的黑茶面膜或不低于398元的其他产品,可成为拥有个人ID的公司微商。通过在朋友圈中分享链接的方式,按照1个发展30个的裂变方式分层发展所谓“一分店”“二分店”“三分店”。上级微商根据直接下级的销售业绩20%和间接下级的销售业绩10%获得报酬。办案人员通过调查取证认定,这家公司对加入的微信用户按照分享的顺序采取分层的模式,各层级微商之间形成上下线关系,且上线的报酬来自于下线的销售业绩固定比例提成,符合禁止传销条例规定的“团队计酬”式传销行为。在此之前,辽宁省大连市警方也破获一起微信传销案。在此案中,因参与门槛低、返利高,并以微信平台为推广手段,所以发展速度惊人,仅用半个月时间,涉案团伙便吸纳会员64.4万人。其中已缴费会员16.3万人,涉案金额170多万元。会员不仅遍布境内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甚至还涉及港、澳、台地区和境外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何治理愈演愈烈的社交媒体传销?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副主任郑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刑法上应该加以严惩,形成一种严厉的规制;微信平台应该发挥一个平台的监管责任,比如设置过滤关键词或者举报投诉进而移交有关部门,这样形成一种监管机制;政府监管部门也应该积极与微信平台沟通,建立协作互动机制,便于掌握一些违法证据。”在中国传媒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王四新看来,电子商务立法是堵住社交媒体传销漏洞的基础之策。“在法律层面之外,还要明确监管部门,创新监管方式,试行对微信商户建立信用档案。作为平台服务提供者,微信官方应借助‘安全港’模式,在投诉核实后对不法商户的微信号予以屏蔽、删除,并督促微信商户建立自律机制。作为消费者,则应该提高甄别能力。”王四新说。目前,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社交媒体传销的危害并着手治理,但仍有不少人上当受骗。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黄京平一句话点中要害:根本预防不可能,只要不贪财就不可能被骗。
评论(0)
点击次数(1561)
评论(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