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shenzhiyong

沈志勇介绍: 上海超限战营销咨询公司总经理 叶茂中策划机构原策划总监 大单品模式首创者 中国商业模式咨询第一人 沈志勇《大单品品牌》一书姊妹篇——《大单品突破》最新出版,详解如何创造10亿大单品,当当网、京东及书店有售。 欢迎与作者交流,网站:www.chaoxianzhan.com  

文章数量:397

点击人次:1785849

博文分类
搜索
最新评论
中国啤酒业呼唤转变增长方式

我的日志

通过前些年各大品牌的并购与重组,中国啤酒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华润、青岛、英博、燕京几大品牌共占江山;金威、珠江、金星等二线品牌奋力抢夺的局面。可以说,啤酒业是越来越走向成熟了。但在这个似乎成熟的行业里,几个结构性的矛盾却一直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more@]

中国啤酒业呼唤转变增长方式

上海超限战营销策划机构总经理 沈志勇

通过前些年各大品牌的并购与重组,中国啤酒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华润、青岛、英博、燕京几大品牌共占江山;金威、珠江、金星等二线品牌奋力抢夺的局面。可以说,啤酒业是越来越走向成熟了。但在这个似乎成熟的行业里,几个结构性的矛盾却一直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第一 ,规模大,利润低:

中国啤酒的利润水平在饮料业中严重偏低,2007年中国白酒生产400吨,利润超过100亿元,而啤酒生产360万吨,利润不足50亿元。也就是说,一吨啤酒的利润仅仅100余元。一桶啤酒经营性利润只有美国的1/10,在很多地区还有1元啤酒出售,一瓶啤酒尚抵不过瓶装矿泉水的售价。

第二,“三低现象”严重:

低端、低价、低利润的“三低现象”,制约着啤酒品牌的发展。中国市场,低廉的“普通”品牌大约占市场的85%90%、国内高档品牌占7%10%、国际高档品牌占3%5%

特别是我国区域啤酒品牌大多处于低价、低端、薄利的阶段,塑箱酒的比例比较高,纸箱酒又拉不上价格。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价格不坚挺,品牌档次不高,形象不好。这是国内大多数区域品牌面临的现状。

 啤酒行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通路、营销问题,都是由于利润空间小这一基本事实造成的。价格是地方性啤酒品牌的生死利刃,它制约着地方性啤酒品牌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路径。

第三,成本急速上涨,行业呼唤转型:

国内某一线啤酒品牌最新采购方案透露,2008年,进口大麦将从2100-2200元上涨到4600-5200/吨,国产麦芽从2800-3000/吨涨到5000/吨以上,进口麦芽从3400-3600/吨涨到6000-6200/吨,啤酒花从29000-30000/吨涨到80000-90000/吨。

除原料价格上涨、市场投入增加外,啤酒辅料价格也一路飙升,涨幅达40%以上;同时,受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啤酒玻璃瓶、塑料箱的价格也一路上涨,预计2008年涨幅将达20%左右;另外,运费大幅增长,人工成本也随着物价上涨而提高。

仅大麦就占啤酒生产成本40%以上,2008年上述主要原材料暴涨必将导致成本暴涨。按涨价后的成本价格进行生产,每吨啤酒成本价格将上涨200元以上。

根据中国酿酒工业提供数据,去年全国啤酒生产总量是3515.15万千升;目前国内啤酒产量年增长额约20%,到2008年行业生产总成本增幅将突破百亿元。

100余元利润,要应对200元成本上涨,行业危机无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其实,这样的行业性危机,不仅仅发生在啤酒行业,也发生在中国的很多其他行业。比如中国纺织业。

中国纺织行业过去发展主要依靠两个法宝:低廉劳动力成本和高比例银行信贷。而2008年,中国纺织行业同时失去了这两个法宝。

2007年汇率上升了7个点、劳动力成本增加了20%、出口退税下调了2个点、生产资料上涨了3%-5%2007年的前三个季度,据纺织工业协会的统计,超过23的企业低于全行业平均利润率,这些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0.61%,总亏损额达到99亿。

到了2008年,随着宏观调控和银根的紧缩,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纺织行业产能过剩危机爆发,将有 1/3企业面临倒闭。

与啤酒业、纺织业相同处境的,还有中国很多的行业,可以这样讲,绝大部分的中国行业,都处于“三大(规模大、成本压力大、产能过大)”、“三低(低端、低价、低利润)”的境地,如此的结构性矛盾和增长方式粗放问题异常突出。

这正如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到的那样:“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国家经济战略的指导下,各行各业也有必要按照国家总体经济战略,来调整自己的战略走向。笔者以为,从“先大后强”向“先强后大”转型,是啤酒企业必须要转变的一种增长方式。

郎咸平曾经对青岛啤酒做过分析,他说:

青岛啤酒2001年以前,其战略就是要做大做强所以从93年一直到2001年的八年当中,青岛总共收购了43家啤酒厂,年产量从10万吨做到了251万吨,企业规模迅速做大了。

可是,青岛啤酒并没有做强。青岛啤酒的净资产收益率从93年的12%跌到2001年的3%,它的股价93点的八块钱左右跌到了2001年的不到一块钱。

2001年以后,青岛啤酒进行了战略调整,从“先大后强”调整为“先强后大”。

首先,青岛啤酒引进了ERP系统对经销过程进行管理;每年仅仅通过运输、物流、仓储等等的改进,就能够节省4887万元。

其次,青岛啤酒以往的收购行动,42%的啤酒厂是破产的破旧啤酒厂,现在是挑好的收购。

诸如此类的更多的做法,青岛啤酒正在朝着“先强后大”的战略方向前进。

“先强后大”效益如此显著,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先强后大”呢?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 只从核心扩张,而不是随便多元化。

毫无疑问,中国所有企业都必须要做大,这样才能与跨国企业展开竞争。但是,如何扩张?

是象我们中国企业以前那样,走不相关多元化道路?做酒的,也去做房地产,去做芯片,只要什么赚钱,就去做什么吗?

还是象青岛啤酒在2001年前所做的那样,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都可以去收购,而没有对所收购企业的资产进行良性评估?

我们说,以上两种扩张方式,都不是未来企业所应该采用的方式。未来企业应该采用的方式,是从核心扩张。

这个核心,就是品牌的既有定位。正确的增长之道在于深化既有的战略定位,而不是拓宽定位或者采取折中行为。也就是说,企业的成长和扩张要紧紧围绕品牌既有定位而展开,任何资源配置都要以定位为核心展开整合以及持续创新,反之则会破坏既有定位。

比如,青岛啤酒的既有定位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啤酒”,即“中国啤酒的开创者”。 2004年,青啤将自己的品牌内涵定为“自信、激情、开放、进取”。同年4月,根据品牌定位,青啤提出了“激情成就梦想”的品牌主张。

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品牌重新定位呢?青岛啤酒的理由是,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给出了同一个答案:青岛啤酒稳重有余,激情不足这使得青啤在40岁以上、稳重成功人士中拥有极大认知度,却没有年轻人的支持。很多年轻人甚至认为,“我爸爸的啤酒不是我的啤酒”。

基于此,为了争夺80后消费人群,青岛提出了“激情成就梦想”的品牌主张。笔者以为,虽然这样的定位能够吸引到一部分年轻消费群,但是,这样的品牌主张与其他品牌有何差别?青岛啤酒的独特价值点在哪里呢?我们似乎看不出来。

青岛啤酒是什么?曾经的青岛啤酒代表优质的高级啤酒,虽然那时啤酒的总消费量远远不能和今日相比,但从品牌的角度看,那时的青岛啤酒清晰而强大。今天的青岛啤酒是什么?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它是纯生、醇厚(熟啤)、原生、欢动、白金、新鲜2000等十几个品种数十款包装的产品,青岛啤酒变成了大杂烩。

这样的品牌现状,其实就是青岛在持续的扩张过程中,逐渐离开了自己的核心而展开的扩张,造成了其既有定位的模糊。

其次,要做到“先强后大”的第二个方面,是要建立运营的平台机制。

在中国这样一个逐步走向规范化的市场上,不管是跨国公司还是国内企业,谁能建立一个(或多个)平台,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有利位置,进而营造一个适合自身健康发展的生物链和赢利模式。所谓“先健身,后战斗”,就是这样的道理。

啤酒企业要建立的平台包括定位平台、管理平台、技术平台、客户平台、渠道平台等多个平台。也就是说,啤酒企业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市场定位,品牌首先要得到社会和市场的认同,形成一个定位平台。然后,在此基础上,去打造企业自己的组织架构、管理流程和考核机制以及营销系统,由此建立起企业天然的保护屏障。

总之,啤酒行业作为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之一,资金实力的大小和企业资本运作能力的大小,愈来愈决定着企业今后的走向,从产品经营、产业经营、品牌经营向资本经营上升,是啤酒行业竞争的必然趋势。而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资本是企业做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品牌既有定位的前提下,利用资本把自己先做强,然后做大,这与盲目的做大相比,无疑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这样的增长方式转型之必要,我们可以从最近千岛湖麒麟的并购案来进行一个正面的解读:麒麟12倍的资产评估溢价、创下了国内啤酒行业的最高纪录的代价,才把“千岛湖”啤酒25%的股份收入囊中。

为什么“千啤”能有如此的魅力?又是什么让麒麟这家素以严谨著称的饮料业巨头甘愿多掏腰包买单呢?

其最大因素显然是千岛湖天下第一秀水的优质水源和“千啤”8年来的精品路线所致。

所以,我们建议中国啤酒业,从现在开始,应该从量变转型到质变。所谓真正有实力的品牌,不在于以低价竞争获得量上的扩张,而是注重质的提升,进而实现品牌的扩张,即不贪大,但求强。这既是千岛湖一直以来的选择,应该也是对目前国内啤酒市场走向的一个准确判断——贪大已是不可能,一味的产能扩张,必将带来严重的后遗症;不断提高品质和积累品牌资本,才是当前的最好选择,也是有朝一日面临洗牌时的未雨绸缪。

沈志勇简介

上海超限战营销策划机构总经理,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原策划总监,上海某著名服装企业原营销总监。

营销专著《谋势》已经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谋势》姊妹篇《谋划》即将出版。

12年营销策划与市场实战经验,《销售与市场》第一营销专家团成员、营销高级研究员;《糖烟酒食品版》食品产业顶级专家团顾问;率领超限战策划机构获得“2007最受中国中小企业欢迎的十大营销策划机构”称号,业内称“机会猎手”,长于在无“市”的市场,创造“市”; 长于帮助弱势品牌快速崛起,快速突破市场。

曾为中华香烟、五粮液、上海彩翼家纺、广州电信、中华英才网、雪龙人内衣、天蚕羽绒内衣、361度运动用品、沃特运动用品、梦娜袜业、雅客集团、泡吧饼干、红桃K、广州中药一厂、WNQ健身器材、石人族珠宝等100多家企业进行过整合营销策划和品牌打造。欢迎与作者交流:电话:021-64327608;网站:www.chaoxianzhan.com

«上一篇:中国烟草行业格局   下一篇:服装蓝海营销五大要素»

评论(0) 点击次数(5173)
评论(共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