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
天问,趋势营销专家,订阅制营销专家。悠托邦私域操盘手。M公司史上第一位退出的CD+高阶领导人。
文章数量:152
点击人次:1786340
- ·2017年06月
- ·2016年12月
- ·2016年11月
- ·2016年03月
- ·2016年01月
- ·2015年11月
- ·2015年08月
- ·2015年07月
- ·2015年05月
- ·2015年04月
- ·2015年03月
- ·2015年02月
- ·2015年01月
- ·2014年12月
- ·2014年10月
- ·2014年09月
- ·2014年08月
- ·2014年06月
- ·2014年05月
- ·2014年04月
- ·2014年03月
- ·2014年02月
- ·2014年01月
- ·2013年12月
- ·2013年11月
- ·2013年10月
- ·2013年09月
- ·2013年08月
- ·2013年07月
- ·2013年06月
- ·2013年05月
- ·2013年04月
- ·2013年02月
- ·2012年12月
- ·2012年11月
- ·2012年10月
- ·2012年09月
- ·2012年08月
- ·2012年05月
- ·2012年04月
- ·2012年03月
- ·2012年02月
- ·2012年01月
- ·2011年11月
- ·2011年09月
- ·2011年08月
- ·2011年04月
- ·2010年12月
- ·2010年10月
- ·2010年09月
- ·2010年08月
- ·2010年07月
- ·2010年06月
- ·2010年05月
- ·2010年04月
- ·基本逻辑分不清的人,脑子该用自来水冲冲了!
- ·曾记得初接触直销时听opp,台上的老师说直销是普通人创业的良机,不需要太多的投资就可以开始创业,后来又学习到'消费致富',如是,身为普通人的我钻进了直销行业,如痴如醉。因着对直销的痴,虽进来又出去,但总算没有离开。到现在,突然有些失望,只因为一句'直销是普通人创业的良机'才对直销有了兴趣,所以就在*公司花了485元办了个卡。现在发现办个加入两万三万已是常见,五万十万亦不足为奇。 如是我感到困惑了,都几十万的砸了,这不变成了投资了么?莫非才过了几年国人就都小康了,五万十万都是零花钱了?不解。后来研究一看,都双轨了。原来是靠对碰赚大钱,消费都忽略了。难怪小单都不要了,说是格局要大就要定位高。进来一碰就来钱,着时快! 我不知道直销发展到了什么阶段,亦可能是我悟性不够理解不了这种直销的做法,但有一点很清楚直销不是暴富,是通过建立庞大的消费群体,从而获得不在职收入。所以,看到很多都是大单导向我很困惑。 昨天听到郴州一朋友又换公司了,并没有太多惊讶,见怪不怪了。他们一帮人2010年到哈药,去年转到厦门一公司,现在又换平台。这几年很多本土企业开始发展了,选择也多了,似乎直销的春天真的来了。。。曾拒绝很多朋友的邀请回归市场,老实说我喜欢这个行业,但正是因为喜欢才苛刻。可似乎现在本土很多公司 和团队的这种运营状况总是不尽人意,太多了浮躁,总也找不到当年那种直销的感觉。记得刚接触直销那时的我们都在推崇管道的故事这本书,都在讲直销是修管道的事业,都在讲财务自由,发现现在很少直销人在讲管道的故事,再谈这些理念了,这很不正常,我们似乎应该回到最初再来看 ‘管道的故事’,回归真实的行业本质。--
- ·说:中国直销的出路在哪里? 2016-05-27 01:40:14 直销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会利国利民,用不好会坑国害民。直销一直倡导的有两个理念,1:给消费者物美价廉产品;2:给平凡人一个创业机会。纵观现在的直销,大部分是打着这两个旗号,宣传一夜暴富的理念,在坑人,没有几家真正做到直销本来的理念。现在的无数事实证明,并不是拿到直销牌照就万事大吉了。山东某康公司拿牌照一年了,他们的制度一开始,我们就看不上。果不其然,现在又要改制度,改来改去还是用一夜暴富的事业机会去忽悠人的。他们的最高的领导人,我们都是朋友,作为这家公司最高的领导人这一年收入只有十几万,那么整个公司的营业额可想而知。广东珠海某元也是拿直销牌照的,一年的营业额只有几千万。而现在的电子商务公司,马云的天猫,刘强东的京东,动辄就是一天几百亿,这是为什么?我们认为,现在传统的直销制度整合的都是直销人群,制度都是高门槛、高价位。试问,哪个消费者会去超市一次性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洗发水?我们问问自己会不会?如果我们自己都不会,什么人群会做这种模式?只有那些专业搞传销的,老百姓敬而远之,最后形成了,一帮帮的传销头子,忽悠了这家公司和消费者,然后组团忽悠下一家公司,最后留下公司给他们收拾烂摊子。但是直销公司老板并不一定懂直销中的这些深层次的东西,然后还是听信一些所谓的直销网头的建议,最后,网头走了,直销公司老板给他们收拾残局。所以,现在的直销已经进入一个怪圈,都是在炒作事业机会,没有几个真正的回归产品。如果直销公司还是按照过时的思路去走,很难跳出玩传销的范畴,还是过几天觉得不行了就换制度,在现在的产品流通领域始终是一个长不大的侏儒! 我们认为,未来最先进的模式应该是顺势而为。看看现在的世界大趋势在往哪方面发展?真正的一家好公司应该懂得“得民心者的天下”的道理,民心在哪里,在消费者和经销商手里。那么您看看我们设计的这套制度,是否会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在中国做生意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是最大的人口基数,直销是什么?是做的人的生意,精髓是复制,那么过去的直销模式恰恰不能让中国大多数人认可,那么我们的万能模式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横空出世的一颗新星,巧妙的解决了以上所有的问题,如果加上一个实力强大的实体公司的配合,将会无往而不利,必将横扫整个流通领域。 现在很多直销公司老板对直销并没有真正了解。直销公司老板衡量一个直销的奖金制度好坏,往往都是看是否能前几个月上大业绩,然后设计制度的人为了迎合老板,都是以高门槛、高价位为主。忽悠人投资大单,对于如何能增加重复消费、自然消费做的不够。造成了两种结局,一是起盘几个月之后新鲜感过去之后,所谓的先机过去之后,直销圈的人感觉先机过去了,不会有直销圈的人再进入,同时因为高门槛高价位,老百姓也不愿意消费,造成几个月之后直销公司的业绩停滞。然后直销公司老板一着急,就改制度,换团队,现在的新兴直销公司很多都进入了这样一个怪圈。 其实我们认为,一个真正优秀的直销制度,不但要有几个月能迅速上业绩的成分,同时也要有物美价廉,多样化的成分,真正的吸引多种人群。一个制度真正的精髓并不完全在于是否短期产生大量业绩,我们认为,几个月之后能保持持续的进入新人,进入老百姓,并且让大家在里面重复消费物美价廉的产品,形成一个稳健的长久的消费管道,才是更加重要的。 以上是开源一点不成熟的见解,欢迎各路英雄豪杰前来探讨!
- 【转载】 直销人的傻逼故事揭露(二)温水煮青蛙
-
清理门户
流言: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青蛙直接放到热水里面,青蛙就跳出来了;而把青蛙放到凉水里面慢慢加热,青蛙就不会跳出来,直到被煮死。
故事外的故事: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估计很多人都知道。不同人说的版本略有不同,不过大意都差不多。这个寓言所讲的道理,也已经被广泛的引申,特别是来形容人们对于危机的意识。说直接进入危机,那么人们会立刻警醒,而逐渐地陷入危机,人们就不这么重视了。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所以,这个寓言,被人权斗士们,环保主义者广泛引用,要求人们对于一点一滴都不能放松。似乎教授管理的,也喜欢讲这个故事?不过在管理领域,这个故事也可以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说一些变革要慢慢来做,逐渐让人适应,这样才不会出问题。这个故事流传很广,以至于你不需要把这个故事讲完整,只说温水煮青蛙,就足够让别人明白是什么意思了。温水煮青蛙甚至还有了一首歌曲,这首2006年发行的叫做“煮熟了的青蛙”(Boiled frogs)的歌曲,讲述的是普通的劳动者,在逐渐增加的劳动负荷,逐渐降低的实际工资面前,无能为力,默默忍受的故事。
这个故事还有另外的版本。说有人真的作了试验,把青蛙放到开水里面,青蛙没来得及跳出来,死了。而把青蛙放到冷水里面加热呢,青蛙却自己跳了出来。反正这个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是错的。
真相: 青蛙放到沸腾的开水里面肯定会被烫死的。水沸腾差不多要100度,加上水蒸气,造成的烫伤是很严重的。青蛙在进入沸水的过程中造成的烫伤,应该足够让青蛙丧失运动的能力了,自然就跳不出来。我估计这一点应该没有什么人会有疑问。不过要是说把青蛙放到热水里面可能跳出来呢,也应该是可信的。总应该存在一个水的温度,既不会造成对青蛙的严重烫伤而影响其运动能力,也会让青蛙感觉到不舒服,于是决定离开,也就是跳了出来。当然只在这里推测没多大意思,最好还是看看实验结果。
你别说,还真有人做煮青蛙的实验。不过做的不是把青蛙放到热水里面,而是放到冷水里面加热,也就是这个故事的第二部分。慢慢加热青蛙,青蛙究竟会跳出来,还是死在里面呢?做这个实验的,是奥克拉何马大学的动物学教授霍奇森。霍奇森研究的是不同种类的两栖类对温度的反应。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两栖类是冷血动物,也是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环境的温度进行调整。霍奇森研究的,就是两栖类可以耐受的最高温度是多少。你看看,科学家总是会给一些稀奇古怪的实验找一些听起来很科学的借口。霍奇森选定的加热速率,是每分钟2华氏度,也就是差不多1.1摄氏度。霍奇森发现,到了一定温度以后,青蛙会开始躁动不安,试图逃离这个环境,如果装载的容器允许,青蛙还是会跳出来的。基于此,霍奇森宣布,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是错误的。
不过,再翻翻故纸堆,当然是在计算机上面翻,还能发现更早期的实验。早在1869年,就有人煮过青蛙了。一个德国的科学家哥而茨,在寻找灵魂这个东西的时候,设计了这么一个实验。把切掉了大脑的青蛙放在冷水里面慢慢加热,青蛙就被煮死在里面了,而把正常的青蛙也同样处理,正常的青蛙会试图跳出来。这个实验原意我们不用去理会到。不过,看来差不多150年前“温水煮青蛙”这个事情就已经有了结论。不过等等,哥而茨不是唯一一个在100多年前做这个实验的。1872,一个叫做亨滋曼的宣布,如果你加热的速率足够低,那么,青蛙并没有跳出来的打算。1875年,这个实验还被另外一个人证实。两个实验矛盾吗?哥而茨与亨滋曼的实验的区别是加热的速度不同。哥而茨的实验中,从17.5摄氏度加热到56摄氏度,花了10分钟,这样,每分钟的平均升温速度就达到了3.8摄氏度,比后来霍奇森使用的加热速率还快。所以,哥而茨观察到青蛙很不喜欢这个温度,试图跳出来。而亨滋曼的实验,加热速率要低很多。亨滋曼使用了90分钟把水从21摄氏度加热到了37.5摄氏度,平均每分钟升温速率不到0.2摄氏度,就没观察到青蛙的行为异常。青蛙可耐受的临界高温(critical thermal maximum,CTM)大约是36-37摄氏度。如果加热到37.5摄氏度,青蛙即使没有立即死亡,已经丧失一跃而起的能力了,死亡已离它不远了。
这些“煮”青蛙的实验目的都是考察温度和神经反射性的关系。在较快的加热速率下,青蛙能跳出来,原因很好理解:热刺激引起了青蛙的应激反应——跳走。而在较慢升温过程中,由于类似“感觉适应”的原因,持续细微的温度变化使得青蛙适应了这种刺激,反射应激性降低,直到达到可耐受的临界高温,无法逃生。从这点上来说,“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过让青蛙无法察觉的温度变化和我们平时的“煮”有一些差别。
结论: 在温度变化明显的情况下,青蛙可以迅速跳出。而当水温变化很微小的时候,青蛙就难于察觉,而失去逃生的机会。“温水煮青蛙”故事背后的依据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过能煮死青蛙的这个升温条件和我们一般理解的“煮”不太一样。
向实验中献身的青蛙们致敬!
参考资料:[2] Variables Affecting the Critical Thermal Maximum of the Leopard Frog, Rana pipiens Schreber Roberta V. Seibel, Herpetologica, Vol. 26, No. 2 (Jun., 1970), pp. 208-213本文最早发表于西西河,经作者授权编辑转载。首发内容存在瑕疵,经寻正指出后修正,在此表示感谢。